时间: 2025-04-28 23:5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50:27
“捂眼儿”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用双手遮住眼睛,不让视线接触到某些事物。基本含义是指为了避免看到不想看或令人不快的事物而采取的动作。
“捂眼儿”是一个较为口语化的词汇,其词源较为简单,直接来源于动作“捂”和“眼”的结合。在语言演变中,这个词汇保持了其基本含义,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在**文化中,“捂眼儿”有时被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困难或不愉快时的逃避行为,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的某种态度。
“捂眼儿”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关联到逃避和不愿意面对现实的情绪。联想上,可能会想到人们在面对恐惧、痛苦或尴尬时的自然反应。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看到令人不适的画面或新闻时,会有捂眼儿的冲动,这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捂眼儿,逃避那刺眼的真相,却在心中留下永恒的阴影。”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人用手遮住眼睛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紧张或不安的音乐背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ver one's eyes”,但其使用和文化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捂眼儿”这个词汇虽然简单,但它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在面对不愉快或困难时的自然反应。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和表达复杂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1.
【捂】
(形声。从手,吾声。本义:用手扪住)。
抵触。
【引证】
《史记集解》-人心不同,闻见异辞,班氏所谓疏略抵捂者,依违不悉辩也。
2.
【眼】
(形声。从目,艮(gèn)声。本义:眼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眼,目也。 、 《释名》-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 、 《易·说卦》-巽为多白眼。 、 《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