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3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33:11
词汇“干持”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根据字面意思,“干”可以理解为“干涉”、“干预”或“支持”,而“持”通常意味着“持有”、“支持”或“维持”。因此,“干持”可能指的是“支持”或“维持”某种状态或行为。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以下的分析将基于这种假设性的理解。
“干持”可能指的是在某种程度上支持或维持某事物或某状态的行为。
由于“干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为了表达一种特定的支持或维持的意味。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可能不会被使用,因为它缺乏明确的定义和普遍的认知。
由于“干持”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难以追踪。它可能是由“干”和“持”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的语境或方言中。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干持”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积极的支持或维持行为,尤其是在需要团结和协作的情况下。
这个词可能给人一种积极、支持性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暗示了帮助和维持的意味。
由于“干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它相关的具体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干持”来表达对某事物的坚定支持:
在风雨中,我干持着希望的火炬,
不让它熄灭,不让它黯淡。
由于“干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由于“干持”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没有对应的词汇。
“干持”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可能被用来表达一种特定的支持或维持的意味。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了解和识别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然而,由于它的不常见性,它在日常交流中的实用性有限。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持】
(形声。从手,寺声。本义:拿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持,握也。 、 《礼记·射义》-持弓矢审固。 、 《国语·越语》-有持盈。 、 晋·干宝《干将莫邪》-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 《战国策·燕策》-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组词】
持仗、 持斧操斤、 持笔;持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