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55: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5:25
封条 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指用于封闭或标记某物,以表明其已被官方或权威机构封存、检查或禁止使用的条状物。通常由纸、塑料或金属制成,上面可能印有官方印章、日期或特定的标识。
在不同语境下,“封条”的使用有所不同:
“封条”一词源于古代的封印制度,最初是用泥或蜡封住信件或物品,以确保其不被未经授权的人打开。随着技术的发展,封条的材质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但其基本功能和意义保持不变。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封条可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例如,在**传统文化中,封条常与官方权威和法律约束联系在一起。
封条往往给人以严肃、权威和不可侵犯的感觉。它可能引发人们对法律、秩序和安全的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封条可能出现在各种场合,如快递包裹上的封条、医院隔离区的封条等。这些封条提醒我们遵守规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在诗歌中,封条可以象征着秘密或未被揭示的真相:
在那扇古老的门前, 封条静静地守候, 时间的秘密, 被它紧紧封存。
封条的视觉形象通常是严肃和正式的,可能让人联想到警察的封锁带或海关的检查。听觉上,撕开封条的声音可能让人感到一种仪式感和紧张感。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封条的概念和使用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eal”或“tape”,但其使用和象征意义与中文中的“封条”相似。
封条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实际的功能性,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通过对封条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象征意义,从而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1.
【封】
(会意。金文字形,左边象土上长着丰茂的树木形,右边是一只手(又,后来写作“寸”),表示聚土培植。《说文》:“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郭沫若曰:“古之畿封实以树为之也。此习于今犹存。然其事之起,乃远在太古。太古之民多利用自然林木以为族与族间之畛域,西方学者所称为境界林者是也。”。李孝定曰:“封之本义当以郭说为是,许训乃后起之义。字象植树土上,以明经界。爵诸侯必有封疆,乃其引申义。”本义:疆界;田界)。
同本义。
【引证】
《周礼·春官·保章氏》-所封封域。 、 《左传·襄公三十年》-田有封洫。 、 《吕氏春秋·乐成》-使田有封洫。 、 《左传·僖公三十年》-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组词】
封内,封外、 封守、 封界,封略、 封洫、 封畔
2.
【条】
(形声。从木,攸(yōu)声。本义:小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条,小枝 也。 、 《尔雅》-桑柳丑条。 、 《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 陶潜《联句》-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 、 吴均《与朱元思书》-疏条交映。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养其旁条。
【组词】
条枚、 条枝、 条柯、 条修叶贯、 条叶、 条蔓、 条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