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4:09
“揽名责实”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承担名声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名与实相符,即一个人或事物在享有某种名声的同时,必须确保其行为或实质与这种名声相匹配,否则就会名不副实。
在文学作品中,“揽名责实”常用来批评那些名不副实的人或事物,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提醒某人不要只追求表面的名声,而忽视了内在的责任和义务。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诚信和责任的重要性。
同义词:名副其实、名实相符、名至实归 反义词:名不副实、名存实亡、虚有其表
“揽名责实”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名与实关系的重视。在古代,名与实的关系被视为一种道德准则,强调言行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用于个人,也用于组织和机构。
在**传统文化中,名与实的关系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道德标准。儒家思想强调“名正言顺”,即名与实必须相符。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强调诚信和责任的社会环境中。
这个成语给人以严肃和正直的情感反应,它提醒人们在追求名声的同时,不要忽视内在的责任和义务。它也让人联想到那些名不副实的人或事物,引发对诚信和真实性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听到人们用“揽名责实”来提醒那些只追求表面名声而忽视内在责任的人。例如,在职场中,领导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强调团队成员的责任感。
在诗歌中,可以将“揽名责实”融入到对诚信和责任的赞美中:
揽名责实,诚信为本,
名至实归,不负众望。
言行一致,德行天下,
名存实亡,终将消亡。
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高处,手中握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揽名责实”,象征着对名声和责任的承诺。在听觉上,可以想象一段庄重的音乐,伴随着这个成语的朗诵,营造出一种严肃和正直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ive up to one's name”或“live up to one's reputation”,强调的是行为与名声相符。不同文化中对名与实的重视程度不同,但普遍都认为名与实相符是一种理想状态。
“揽名责实”这个成语强调了名与实的统一,提醒人们在追求名声的同时,不要忽视内在的责任和义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培养诚信和责任感,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加意识到它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有益者谓之公,无益者谓之烦,揽名责实,不得虚言。
1.
【揽】
(形声。从手,览声。本义:执,持)。
同本义。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俱可手揽。
【组词】
揽跋、 揽镜、 揽持、 揽摄
2.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
3.
【责】
欠别人的财物 同: 债
【引证】
《周礼·小宰》。司农注:“称责,谓贷子。”-听称责以傅别。 、 《左传·昭公二十年》-薄敛已责。 、 《管子·轻重乙》-使无券契之责。 、 《汉书·淮阳宪王钦传》。注:“假贷人财物未偿者。”-博言负责数百万。 、 《书·金滕》-是有丕子之责于天。 、 《左传·桓公十三年》-宋多责赂于郑。 、 《战国策·齐策》-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 《汉书·高帝纪上》-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4.
【实】
(会意。从宀,从贯。宀,房屋。贯,货物,以货物充于屋下。本义:财物粮食充足,富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實,富也。 、 《小尔雅》-实,满也,塞也。 、 《墨子经上》-实,荣也。 、 《素问·调经论》-有者为实,故凡中质充满皆曰实。 、 《孟子·梁惠王下》-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 、 汉·贾谊《论积贮疏》-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 《韩非子·亡征》-公家虚而大臣实。
【组词】
殷实;实核、 实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