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1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17:09
抑止: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通过某种手段或力量阻止、压制或控制某事物的发展或表现。在汉语中,它通常用来描述对情感、行为或进程的抑制。
“抑止”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抑”字有压制、抑制的意思,“止”字则表示停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不如一些更通俗的词汇。
在**文化中,“抑止”常常与自我控制和节制的美德相联系。在儒家思想中,自我控制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道德修养。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压抑,因为它暗示了一种力量的对抗和限制。在表达时,它可能会让人感到一种无奈或挣扎。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需要抑止自己的冲动,不去干预朋友的家庭问题,这让我学会了在适当的时候保持沉默和自我控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夜的深渊,我抑止了呼喊,让星光替我诉说。”
视觉上,“抑止”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紧闭的门或一个紧紧握住的拳头。听觉上,它可能与低沉的呼吸声或压抑的哭泣声相关联。
在英语中,“suppress”或“restrain”可以对应“抑止”,但每个词的细微差别在于“suppress”更偏向于强制性的压制,而“restrain”则可能包含自我控制的意味。
“抑止”是一个表达控制和限制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中有着丰富的应用。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在语言表达中更准确地传达我的意图和情感。在学*和使用中,我发现它在描述内心挣扎和外部控制时特别有用。
1.
【抑】
(本写作“归”。会意。小篆字形,象用手抑人使跽。本义:按,向下压)。
同本义。
【引证】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抑之欲其奥。
【组词】
抑按、 抑首、 抑搔、 抑扬
2.
【止】
(“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 、 《仪礼·士昏礼》。注:“足也。”-北止。 、 《易·噬嗑》-屦校灭止。 、 《汉书·五行志》-举止高。 、 《汉书·食货志》-四之日举止。 、 《汉书·刑法志》-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停住,中断进程。
【引证】
《广韵》-止,停也,息也。 、 《吕氏春秋·下贤》。注:“止,休也。”-亦可以止矣。 、 《韩诗外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羽飞乃止。 、 《资治通鉴·唐纪》-雪止。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絮絮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