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1: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1:37
弄文轻武 的字面意思是指重视文学和文雅的事物,而轻视武力和武事。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一种文化倾向或个人偏好,即更加推崇文学、艺术和智力活动,而对军事、体育等体力活动持较为轻视的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弄文轻武 可能被用来批评那些只重视书本知识而忽视实际技能和体力锻炼的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过于文雅,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文化研究中,弄文轻武 可能被用来讨论文化价值观和教育体系的偏向。
弄文轻武 这个词汇源于**古代的文化观念,特别是在文人墨客中流行的一种价值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有所扩展,但基本的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文人往往被视为社会的精英,他们的文学作品和思想对社会有深远的影响。弄文轻武** 反映了这种文化中对文学和智力的推崇,以及对武力和体力的相对轻视。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文雅的书房、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想,同时也可能让人想到缺乏实际能力和体力的弱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过于专注于书本知识而忽视了体育锻炼和实际技能的培养,这时弄文轻武 这个词汇就能很好地描述这种现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墨香满室书声朗,弄文轻武世风长。
纸上谈兵终觉浅,何如沙场试锋芒。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文人在书房中专心致志地书写,周围是满架的书籍和文房四宝。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古典音乐,如古筝或笛子的旋律,来增强这种文雅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能体现在对“bookish”(书呆子)的轻视,即过于专注于书本知识而忽视实际生活技能的人。
弄文轻武 这个词汇深刻地反映了文化中对文学和智力的推崇,以及对武力和体力的相对轻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和表达相关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绍怒曰:‘汝等弄文轻武使我失大义!’
~的做法太片面了。
1. 【弄】
2.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3.
【轻】
(形声。本义:车名)。
轻车。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轻本车名,故字从车。引申为凡轻重之轻。”-轻,轻车也。 、 《周礼·车仆》-轻车之萃。谓驰敌致师之车也。 、 《战国策·齐策》-使轻车锐骑冲雍门。
4.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