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4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5:41
毛泽东作于1937年8月。编入《毛泽东选集》第1卷。总结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桅革命的教训,提出并论述了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一系列相对完整的矛盾学说的理论体系,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强调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遵守的一个原则。指出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该书是毛泽东的哲学代表作之一,对唯物辩证法基本理论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见解,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
【矛】
(象形。金文字形,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本义:长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矛者,刺兵也,其饰县毛羽,兵车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又有夷矛者,长二丈四尺,兵车所不建,不常用。-矛,酋矛也。建于兵车,长二丈,象形。 、 《诗·郑风·清人》-二矛重英。 、 、 《诗·秦风·无衣》-脩我戈矛。 、 《礼记·曲礼》-进矛戟者。 、 《周书·王会》-操戈执矛。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矛若林立。
【组词】
矛戈、 矛弧、 矛子、 矛戟、 矛叉、 矛舛、 矛戟
2.
【盾】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象盾形,下面是“目”,表示以盾蔽目(身体)。本义:盾牌)。
同本义。
【引证】
《周礼·司兵》。注:“干橹之属。司戈盾、及舍设藩盾。”-掌五兵五盾。
【组词】
盾威、 盾矛、 盾橹、 盾鼻、 盾墨
3.
【论】
(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引证】
《说文》-论,议也。 、 《论语序集解》-论理也,次也。 、 《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坐而论道。 、 《史记·张仪传》-臣请论其故。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留连论诗。 、 《资治通鉴·汉纪》-与蒙论议。 、 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十几人论议。
【组词】
论道、 论黄数黑、 论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