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1:46
流俗(liú sú)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流行的习俗或风尚。基本含义是指社会上普遍接受并广泛流行的习惯、风俗或观念,通常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暗示这些习俗或风尚可能缺乏深度、创新或高尚品质,而是随波逐流、缺乏独立思考的表现。
流俗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同义词:
反义词:
流俗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流”指流动、传播,“俗”指习俗、风尚。随着时间的推移,流俗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那些广泛流行但缺乏深度和创新性的习俗或风尚。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流俗可能指那些被大众广泛接受但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现象。例如,在商业社会中,流俗可能指那些迎合大众口味但缺乏原创性的产品或服务。
流俗这个词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性。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随波逐流、缺乏个性和深度的事物。
在个人生活中,流俗可能指那些随大流、没有自己主见的行为或观念。例如,在选择职业或生活方式时,坚持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避免随波逐流,可以避免流俗的影响。
诗歌:
流俗之风,随波逐流, 缺乏深度,缺乏灵魂。 独立思考,创新之光, 照亮前路,远离平庸。
故事:
在一个小镇上,人们都追求流俗的生活方式,直到一个年轻人开始追求自己的梦想,打破了常规,带来了新的风尚。
视觉联想:流俗可能让人联想到千篇一律的街道、商业广告和大众化的产品设计。
听觉联想:流俗可能让人联想到重复的流行音乐旋律和缺乏创新的歌词。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流俗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通常是指那些广泛流行但缺乏深度和创新性的习俗或风尚。例如,在英语中,“conventional”或“mainstream”可能与流俗的含义相近。
流俗这个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提醒我们要保持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避免随波逐流。通过理解和运用流俗这个词,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和批判那些缺乏深度和创新性的现象,从而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1.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
2.
【俗】
(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引证】
《说文》-俗,习也。 、 《周礼·大司徒》-六曰以俗教安。 、 《礼记·曲礼》-入国而问俗。 、 《淮南子·泛论》-循俗未足多也。 、 《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俗主亏情。 、 《荀子·乐论》-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 汉·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组词】
风俗、 习俗、 民俗、 俗忌、 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