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7:2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7:26:18
攀高接贵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攀登高处去迎接贵人。基本含义是指巴结或奉承有权有势的人,以求得某种利益或提升自己的地位。
攀高接贵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其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其负面含义更为突出。
在**传统文化中,攀高接贵往往被视为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因为它违背了儒家提倡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在现代社会,这种行为仍然被广泛批评,尤其是在强调公平竞争和诚信的社会环境中。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人。这种行为不仅不道德,而且往往最终会导致个人的失败和耻辱。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见过一些人为了晋升而攀高接贵,但最终他们并没有获得长久的成功。这让我更加坚信,真正的成功来自于个人的努力和才能,而不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攀高接贵非我愿,
清风明月自逍遥。
世间繁华皆过眼,
唯有真心不可抛。
在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场景:一个人在攀登一座高山,试图接近山顶上的一个权贵人物。在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些紧张的音乐,如电影中的悬疑片段,来增强这种攀登的紧张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curry favor" 或 "kiss up to",都是指为了讨好某人而做出不真诚的行为。这些表达在西方文化中同样被视为负面行为。
攀高接贵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明确的负面含义,强调了不正当手段追求个人利益的道德问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汉语的深层含义,并在实际交流中避免使用不当的表达。
但他坐他的朝,我赶我的车,何必拉着皇帝叫姊夫,~呢。
1.
【攀】
(形声。从手,樊声。本义:拉,牵)。
同本义。
【引证】
《广雅》-攀,引也。 、 明·魏学洢《核舟记》-右手攀右趾。
【组词】
攀恋、 攀辕
2.
【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 、 《易·说卦》传-巽为高。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 《战国策·魏策》-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 《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 清·姚鼐《登泰山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组词】
高平、 高丘、 高坛、 高燥
3.
【接】
迅速,敏捷。 同: 捷
【引证】
《荀子·大略》-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优成。
4.
【贵】
(形声。小篆字形,从贝,臾(guì)声。从“贝”,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贵,物不贱也。 、 《国语·晋语》-贵货而贱土。 、 《老子》-不贵难得之货。 、 《左传·昭公三年》-国之诸市,屦贱踊贵。 、 《汉书·食货志上》-遂白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价)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
【组词】
春雨贵如油;昂贵、 贵腾、 贵踊、 贵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