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3:18: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3:18:28
“呀呀学语”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婴儿开始学说话时发出的不清晰、不完整的声音。基本含义是指初学者在学语言或其他技能时的初级阶段,表达不熟练或不成熟的状态。
“呀呀学语”源自汉语,形象地描绘了婴儿学说话的情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扩展到了更广泛的学*和技能掌握的初级阶段。
在*文化中,婴儿的成长和学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话题。因此,“呀呀学语”这个词汇在描述儿童成长和教育方面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
这个词汇让人联想到纯真、无邪和成长的喜悦。它唤起人们对童年时光的温馨回忆,同时也提醒人们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呀呀学语”来形容我刚开始学*一门新语言时的困难和挑战。这个词汇帮助我表达了我当时的感受和经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呀呀学语的晨曦,唤醒了沉睡的词汇,每一个音节,都是新生的希望。”
想象一个婴儿在尝试说话的画面,或是听到婴儿发出的“呀呀”声,这些都能唤起人们对这个词汇的直观感受。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abbling”或“learning to speak”,虽然它们传达了相似的意思,但“呀呀学语”更具有形象性和文化特色。
“呀呀学语”这个词汇不仅形象地描述了学的初级阶段,还蕴含了文化和社会的深层意义。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情感和联想的词汇,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学*的经历。
二女则牙牙学语,五男则雁雁成行。
红已经做了人妻,连她新生的孩子,也已开始~。
1.
【呀】
表示语气。
【组词】
他从小就没有了家呀!群众的力量真大呀!老张,快去呀
2.
【呀】
表示语气。
【组词】
他从小就没有了家呀!群众的力量真大呀!老张,快去呀
3.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
4.
【语】
告诉,使知道。
【引证】
《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 《论语·阳货》-吾语女。 、 《三国志·方使传》-若引其许,若至,语人。 、 晋·干宝《搜神记》-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贫者语于富者曰…
【组词】
语言、 语其友;不以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