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3:3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3:30:17
“俭勤”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俭”和“勤”。其中,“俭”意味着节俭、不浪费,强调在物质和资源上的节约;“勤”则表示勤奋、不懈怠,强调在劳动和努力上的持续和努力。结合起来,“俭勤”通常指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既节俭又勤奋,注重节约资源同时不懈努力。
在文学作品中,“俭勤”常用来形容那些生活简朴、工作勤奋的人物,如农民、工匠等,强调他们的勤劳和节俭美德。在口语中,这个词可以用来赞扬某人的生活态度或工作*惯。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管理学中,“俭勤”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的经营策略。
同义词中,“节俭”和“勤劳”分别强调了“俭”和“勤”的两个方面,而“勤俭”和“勤勉”则更全面地包含了“俭勤”的含义。反义词则分别对应了浪费和懒惰,与“俭勤”形成鲜明对比。
“俭”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节约、不浪费。“勤”字则较早见于《诗经》,意为努力、不懈怠。两个字结合成“俭勤”,强调了节俭和勤奋的双重美德,这一概念在**传统文化中一直被推崇。
在**文化中,“俭勤”被视为一种美德,与儒家思想中的“节用而爱人”和“勤劳致富”相契合。在社会背景中,这一词汇常被用来教育人们要节俭持家,勤奋工作,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俭勤”这个词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勤劳的农民、节俭的家庭主妇等形象,这些形象在社会中往往被赋予正面评价和尊重。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邻居,他是一位退休教师,生活非常俭勤。他从不浪费食物,每天都会花时间在花园里劳作,他的生活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更加理解“俭勤”的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俭勤”:
俭勤如春日之苗, 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节俭如秋日之实, 不见其损,日有所盈。
视觉上,“俭勤”可能让人联想到朴素的农家院落,勤劳的身影在田间劳作。听觉上,可能是清晨鸟鸣和农具的响声,营造出一种勤劳和节俭的氛围。
在英语中,“frugal and diligent”可以大致对应“俭勤”的意思,强调节约和勤奋。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节俭和勤奋的推崇是普遍的。
通过对“俭勤”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一词汇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也是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俭勤”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惯。
1.
【俭】
(形声。从人,佥(qiān)声。本义:自我约束,不放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俭,约也。 、 《易·否象传》-君子以俭德避难。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俭德之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严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 、 司马迁《报任安书》-恭俭下人。
【组词】
俭貌、 俭退、 俭然
2.
【勤】
(形声。右形,左声。本义:劳累,劳苦)。
尽力多做,不断地做。
【引证】
《说文》-勤,劳也。 、 《诗·周颂·赍》-文王既勤止。 、 《礼记·玉藻》。注:“执劳辱之事也。”-勤者,有事则收之。 、 《书·天逸》-厥父母勤劳稼穑。 、 《楚辞·天问》-何勤子屠母,而死兮竟地?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会数而礼勤。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勤且艰若此。 、 《明史》-忧勤国事。 、 《国语·晋语》-好学而不勤问。 、 《论语·微子》-四体不勤。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勤而无所。 、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昼夜勤作息。
【组词】
勤力得、 勤儿、 勤紧、 勤学、 勤勤、 勤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