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4:30
“九转丸成”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经过九次转化最终完成。这个成语比喻事情经过多次周折和努力,最终达到成功或完美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九转丸成”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经历重重困难后最终取得成功,如在古典小说或历史故事中描述英雄人物的奋斗历程。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鼓励他人,表示只要坚持不懈,最终会有好结果。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炼丹术中,“九转丸成”可能指代某种药物或工艺经过多次提炼和改进,达到最佳效果。
“九转丸成”源自古代炼丹术的术语,原指炼制丹药过程中需要经过九次转化才能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引申为形容任何需要长时间和多次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
在文化中,“九”是一个象征着完整和极致的数字,因此“九转丸成”也体现了对完美和极致追求的文化价值观。这个成语强调了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与传统文化中的“勤能补拙”和“持之以恒”等观念相契合。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坚持不懈和最终成功的喜悦。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相信努力终会有回报。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学一门新技能时感到非常困难,但通过不断练和改进,最终达到了满意的效果,这时“九转丸成”这个成语就非常贴切地描述了我的经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历经风霜九转丸成,花开满园春意浓。”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崎岖的山路上不断攀登,最终到达山顶,看到美丽的日出。这幅画面与“九转丸成”的意境相呼应。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强调了长期努力和持续建设的重要性。
“九转丸成”这个成语不仅是对过程的描述,也是对结果的期待。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和毅力,相信每一次努力都是向成功迈进的一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韵味。
其一转至九转,迟速各有日数多少,以此知之耳。其转数少,其药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迟也;其转数多药力成,故服之用日少而提仙速也。
三条烛尽钟初动,~鼎未开,残月渐低人扰扰,不知谁是谪仙才?
1.
【九】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 、 《易·文言》传-乾玄用九,乃见天则。 、 《楚辞·九辨》序-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 、 《管子·五行》-天道以九制。
【组词】
九伯、 小九九、 九九、 九地
2.
【转】
旋转;打转。
【引证】
《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下者飘转。
【组词】
转丸、 转灯、 机器转子团团转;砂轮转得快;地球绕着太阳转
绕过。
【引证】
《老残游记》-由千佛山脚下往东,转过山坡,竟向南去。
3.
【丸】
(形声。反体指事。小篆是仄的反写。本义:小而圆的物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丸,圜也。 、 《庄子·达生》-五六月累丸二不坠。 、 《庄子·徐无鬼》-市南宜僚弄丸。 、 《后汉书·张衡传》-首衔铜丸。 、
【组词】
鱼丸;肉丸;丸熊、 丸丹、 丸散、 丸熊、 丸散膏丹
4.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