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5:0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5:00:24
泯弃(mǐn q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抛弃、放弃或摒弃。它强调的是彻底地、不留痕迹地放弃某物或某种观念。
泯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消失、灭绝。弃字则意为放弃、抛弃。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强调的是彻底的放弃。
在**传统文化中,泯弃有时与“改过自新”相联系,强调个体对错误行为的彻底改正。在现代社会,泯弃也常用于描述组织或国家对旧政策的彻底改变。
泯弃给人一种强烈的决断感和新生感,它让人联想到破旧立新、重获自由的情感体验。
在个人生活中,泯弃可以用于描述自己对某种不良惯的彻底放弃,如“我泯弃了熬夜的惯,开始注重健康。”
在诗歌中,泯弃可以用来表达对过去的告别和对未来的期待:
泯弃旧日的尘埃,
迎接晨曦的光辉,
心随风起,
梦在远方。
在英语中,泯弃可以对应到“abandon”或“discard”,但这些词汇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可能略有不同。
泯弃是一个强调彻底放弃的词汇,它在文学和专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增强语言的精确性和表现力。
1.
【泯】
(形声。从水,民声。本义:灭,尽) 同本义。
【引证】
宋·王安石《伤仲永》-泯然众人。
【组词】
泯灭,泯没
乱;混乱。
【引证】
陆机《答贾长渊》-王室之乱,靡邦不泯。
【组词】
泯杂、 泯泯
2.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