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3:45
词汇“捽搏”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这个词汇可能是一个方言词汇或者是古汉语词汇,因此在标准现代汉语中没有确切的使用记录。由于缺乏具体的使用实例和广泛的认知,对这个词汇的深入分析将受到限制。以下是基于现有信息的分析:
由于“捽搏”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无法给出确切的基本定义。它可能是由两个汉字“捽”和“搏”组合而成,其中“捽”在古汉语中有扭打、抓取的意思,“搏”则有搏斗、斗争的含义。因此,“捽搏”可能指的是一种激烈的扭打或搏斗行为。
由于缺乏现代使用实例,无法进行详细的语境分析。如果“捽搏”是一个方言词汇,它可能在某些地区的口语中有所使用,描述具体的打斗场景。
由于词汇罕见,无法提供具体的示例句子。
同义词可能包括“扭打”、“搏斗”、“格斗”等,这些词汇都描述了类似的肢体冲突行为。反义词则可能是“和平”、“和谐”等表示没有冲突的状态。
由于“捽搏”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它可能是古汉语词汇的遗留,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从标准汉语中消失。
如果“捽搏”是一个方言词汇,它可能反映了特定地区或社群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尤其是在描述传统武术或民间冲突时。
由于词汇的罕见性,它可能带有一种古老或地方特色的情感联想,让人联想到传统的、可能已经消失的打斗方式。
由于词汇的罕见性,个人应用的例子难以提供。
在创作中,可以将“捽搏”用于描述古代战场上的激烈战斗,或者在现代故事中用于描绘一种古老的传统武术。
由于词汇的罕见性,视觉和听觉联想可能更多地依赖于个人的想象,例如联想到古代战场上的尘土飞扬和兵器碰撞声。
由于词汇的罕见性,跨文化比较难以进行。
“捽搏”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其具体含义和使用场景难以确定。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历史变迁。然而,由于其罕见性,它在日常交流中的实用性有限。
1.
【捽】
揪持头发。
【引证】
《说文》-捽,持头发也。从手,卒声。 、 《汉书·金日磾传》-捽胡投何罗殿下。 、 《汉书·贾谊传》-不使捽抑而刑之也。 、 《汉书·王尊传》-捽博其颊。 、 《荀子·正论》-詈侮捽搏。 、 《吕氏春秋》-拔剑以刺王子庆忌,王子庆忌捽之,投之于江。
泛指揪住。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捽下提殴之。 、
【组词】
小孩儿捽住妈妈的衣服;捽着他胳膊就往外走;捽引、 捽抑、 捽拽、 捽挽、 捽搏
2.
【搏】
(形声。从手,尃(fū)声。本义:搏斗,对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搏,索持也。 、 《广雅》-搏,击也。 、 《谷梁传·僖公元年》-屏左右而相搏。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梦与楚子博。 、 《礼记·儒行》。疏:“以脚取之为攫,以翼击之为搏。”-鸷虫攫博。 、 《庄子·逍遥游》-搏扶摇羊角而上者。 、 《史记·卫将军骠骑传》-搏战获王。 、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