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2:12
恫喝(dònghè)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恐吓或威胁来迫使某人做某事。它通常指的是一种不正当的手段,通过威胁或恐吓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恫喝一词的词源较为复杂,其中“恫”字有恐吓、威胁的意思,“喝”字在这里表示大声喊叫或命令。在古代文献中,恫喝可能更多地用于军事或政治场合,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到日常生活和社会各个领域。
在**传统文化中,恫喝被视为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因为它违背了和谐与诚信的原则。在现代社会,恫喝行为可能涉及到法律问题,如职场霸凌、家庭暴力等,因此受到法律的严格禁止。
恫喝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不公正、压迫和恐惧。它可能引发人们对权力滥用和社会不公的反思。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遇到恫喝行为,应当勇敢地站出来,寻求帮助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诗歌中,恫喝可以被用来描绘黑暗和压迫的意象:
黑暗中,恫喝声如利刃, 割裂了宁静的夜空。 心中的恐惧,如影随形, 在无声的抗争中,寻找光明。
恫喝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的巷子、尖锐的喊叫声和紧张的气氛。视觉上,可能是阴暗的背景和紧张的面部表情。
在英语中,与“恫喝”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intimidate”或“bully”,它们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负面含义和使用场景。
恫喝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们关注权力和道德的问题。了解和识别恫喝行为有助于我们在社会中维护正义和公平,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自己的行为中避免使用恫喝手段。
1.
【恫】
悲痛;伤心。
【引证】
《说文》-恫,痛也。 、 《书·盘庚上》-乃奉其恫。 、 《诗·大雅·思齐》-神罔时恫。 、 《诗·大雅·思柔》-哀恫中国。 、 《史记·燕世家》-国大乱,百姓恫恐。
【组词】
恫怨、 恫悔、 恫忧、 恫瘝
呻吟。
【引证】
唐·颜师古《匡谬正俗》-今痛而呻者,江南俗谓之呻唤,关中俗谓之呻恫。
2.
【喝】
大声喊叫。
【引证】
《广苍》-喝声之幽也。 、 《庄子·庚桑楚》-嗌不喝。
【组词】
呼幺喝六;喝神弄鬼、 喝号、 喝拳、 喝报、 喝喊
买卖时吆定商品的价钱。
【引证】
《醒世恒言》-主人家接来,解开包袱,逐疋翻看一过,将称准一准,喝定价格,递与一个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