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5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57:32
[夭逝] 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早逝”或“年轻时死去”。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年轻或未成年时不幸去世的情况,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不幸。
在文学中,[夭逝] 常用来表达对年轻生命的哀悼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更通俗的表达如“早逝”或“年轻时去世”。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统计学中,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来描述特定年龄段的死亡率。
同义词:早逝、夭折、英年早逝 反义词:长寿、高寿、长命百岁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语境的适用性。例如,“夭折”更常用于描述婴儿或非常年幼的孩子的死亡,而“英年早逝”则强调了逝者在年轻时就有杰出成就。
[夭逝] 这个词源于汉语,其中“夭”字古汉语中指未成年而死,“逝”字意为离去、死亡。这个词在古代文学和文献中就有使用,至今仍保留其基本含义,但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
在文化中,[夭逝]** 常常与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死亡的哀伤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人们对年轻生命逝去的深切同情和对生命价值的重视。
[夭逝] 这个词带有一种悲伤和无奈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不可预测性,以及对逝去年轻生命的惋惜。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朋友的突然夭逝,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无常和珍贵。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那春日的花海中, 年轻的生命如花般绽放, 却又如露珠般夭逝, 留下无尽的哀思和叹息。”
[夭逝]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黑白照片中的年轻面孔,或是哀伤的音乐旋律,如低沉的大提琴声,唤起对逝去生命的哀悼。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remature death”或“untimely demise”,它们也强调了死亡发生的时间早于预期。
[夭逝] 这个词深刻地反映了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无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同时也增加了我们对语言情感表达的深度理解。
1.
【夭】
(象形。小篆字形,象头部屈曲的样子。本义:屈,摧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从大而屈其首,指事,申者,腰之直,夭者头之曲。-夭,屈也。 、 《论语》-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管子·禁藏》-毋伐木,毋夭英,毋附竿。
【组词】
夭英
短命,早死。未成年而死。
【引证】
《释名》-少壮而死曰夭。 、 《礼记·王制》-不殀夭。 、 《孟子·尽心上》-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 、 《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夭其稚枝。 、
【组词】
夭札、 夭死、 夭厉
2.
【逝】
(形声。从辵(chuò),折声。本义:去;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逝,往也。 、 《广雅》-逝,行也。 、 《诗·陈风·东门之枌》-谷旦于逝。 、 《论语·子罕》-君子可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