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6:09
词汇“沈阻”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从字面上看,“沈”可以理解为沉没、沉重,而“阻”则意味着阻碍、阻挡。结合这两个字,我们可以推测“沈阻”可能指的是一种沉重或难以克服的阻碍。
“沈阻”可能指的是一种深重的、难以逾越的障碍或困难。
由于“沈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深刻的、影响深远的阻碍。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因为它缺乏明确的定义和普遍的认知。
由于“沈阻”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可能是某个特定方言或文学作品中的创造性用法。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沈阻”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社会或心理上的重大障碍,如社会不公、心理创伤等。
“沈阻”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沉重、压抑的情感,以及面对困难时的无助和挑战。
在个人经历中,我可能不会遇到与“沈阻”直接相关的情境,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沈阻”来表达一种深沉的情感:
在沈阻的阴影下,
心灵如沉重的铁锚,
渴望着自由的海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巨大的山脉或深邃的海洋,象征着“沈阻”的沉重和难以逾越。
由于“沈阻”不是一个通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
“沈阻”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表达深重阻碍的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1.
【沈】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名。
【引证】
《左传·文公三年》。朱骏声曰:“国在今河南汝州汝阳县东南。定(公)四年蔡灭之。”-伐沈。
姬姓。一说姒姓。始封之君为周文王之子季载。在今河南平舆北。公元前506年为蔡所灭。
2.
【阻】
(形声。从阜(jù)声,且(jǔ)声。“阜”是土山,与高下险阻有关。本义:险要的地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阻,险也。 、 《易·系辞》-德行恒简以知阻。 、 《书·舜典》-黎民阻饥。 、 《周礼·司险》-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川泽之阻。 、 汉·班固《西都赋》-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 、 《诗·商颂·殷武》-罙入其阻。
【组词】
阻隘、 阻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