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1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9:16:45
“心若死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内心如同死去的灰烬,形容人的内心极度绝望、毫无生气和希望。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遭受重大打击或经历极度悲伤后,心理状态的彻底崩溃。
在文学作品中,“心若死灰”常用来描绘主人公在经历悲剧后的心理状态,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在黛玉死后,心境的描写。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或他人在面对无法挽回的损失时的绝望心情。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极端的抑郁状态。
同义词:心如止水、心如槁木、心如死灰
反义词:心花怒放、心潮澎湃
“心若死灰”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与古代文人对极端心理状态的描绘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作品和日常交流中,成为描述绝望心理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强调内心的平和与坚韧。因此,“心若死灰”这样的成语在描述极端负面情绪时,也隐含了对心理韧性的探讨。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反映人们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的脆弱性。
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沉重和悲伤的。它让人联想到无尽的黑暗和绝望,以及在逆境中挣扎的无助感。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人们在表达类似情绪时的选择,倾向于使用这个成语来传达深层的绝望。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某次重大失败或失去重要人物后,感受到“心若死灰”的情绪。这种经历可能会让人更加理解这个成语的深层含义,并在未来的交流中更恰当地使用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心若死灰,月光下的影子,孤独而漫长。”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片荒凉的废墟或枯萎的植物;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寂静无声的夜晚或悲伤的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eartbroken”或“devastated”,但这些词汇更多强调的是情感上的痛苦,而不是心理状态的彻底崩溃。
“心若死灰”这个成语在描述极端心理状态时非常有力,它不仅传达了绝望和无助,还隐含了对心理韧性的探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状态。
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不营势利,家无儋石,不费囊钱。
1.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2.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名》-若,顺也。 、 《诗·鲁颂·阙宫》-万民是若。 、 《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 、 《易·观》-有孚禺若。 、 《书·尧典》-钦若昊天。 、 《左传·宣公三年》-不逢不若。
【组词】
若时、 若淑
3.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
4.
【灰】
(会意。从手,从火。意思是火已熄灭,可以用手去拿。本义:火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灰,死火余烬也。 、 《礼记·月令》。注:“火之灭者为灰。”-毋烧灰。 、 《字汇》-火过为灰。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纸灰之类。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灰飞烟灭。
【组词】
灰灭、 灰榇、 灰罐、 灰枵、 灰火、 灰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