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5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51:50
词汇“方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专业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方”可以指地方、方位或方法,“籍”则通常指书籍、记录或户籍。结合这两个字,我们可以推测“方籍”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记录、户籍或文献资料。
“方籍”的基本含义可能是指某个特定地区的官方记录、户籍资料或地方文献。
在古代文献中,“方籍”可能指的是地方志或地方官员的记录。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可能出现在历史研究、地方文献整理或法律文件中。
“方籍”的词源可能源自古代对地方行政管理的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较少见到。
在古代中国,方籍是地方政府管理的重要工具,记录了人口、土地、税收等重要信息,对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方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行政管理和文献整理工作,给人一种严谨、正式的感觉。
在现代生活中,方籍可能出现在历史研究或地方文献的整理工作中,对于研究者来说,这些资料是宝贵的历史资源。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翻开古老的方籍,每一页都记载着岁月的痕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本古老的书籍,上面写着“方籍”,背景是古代的官府或书房。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如地方文献、地方志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存在。
“方籍”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在历史研究和地方文献整理中仍具有重要意义。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的行政管理和文献记录方式。
1.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
2.
【籍】
(形声。从竹,耤(jí)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籍,簿书也。 、 《周礼·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 、 《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掌邦国宾客之体籍。 、 《左传·成公二年》-非礼也勿籍。 、 诸葛亮《论游户自实》-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 明·顾炎武《复庵记》-宫观之籍。
【组词】
籍口、 籍戎、 籍地、 削籍、 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