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3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33:53
“念旧怜才”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念旧”和“怜才”。
结合起来,“念旧怜才”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既怀念过去,又对有才能的人表示同情和爱护。
“念旧怜才”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人情世故的重视和对人才的尊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特定情感和态度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念旧是一种美德,体现了人的情感深度和对过去的尊重。怜才则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这在古代科举制度中尤为明显,现代社会也同样强调对人才的培养和爱护。
这个成语给人以温暖和关怀的感觉,让人联想到一个有情有义、懂得珍惜和爱护他人的人。它激发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有才能者的尊重和爱护。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念旧怜才,对每一个学生都关怀备至,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他的这种态度深深影响了我对人际关系的看法。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念旧情,
秋月照人心怜才。
岁月悠悠情不改,
才子佳人共此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坐在窗前,手中拿着一本书,眼神温柔,似乎在回忆过去,同时又对窗外的年轻人投以关爱的目光。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温馨、怀旧的旋律,如钢琴曲《秋日私语》。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ostalgic and appreciative of talent”,但这种表达不如“念旧怜才”简洁和富有诗意。
“念旧怜才”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对过去的怀念,也体现了对人才的尊重和爱护。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和人文关怀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方知大君子之念旧怜才,迥出寻常万万。
1.
【念】
(形声。从心,今声。本义:常思;思念,惦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念,常思也。 、 《诗·大雅·文王》-天念尔祖。 、 《诗·邶风·谷风》-不念昔者。 、 《论语》-不念旧恶。 、 《战国策·赵策》-念悲其远。 、 《史记·陈涉世家》-念鬼。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念母劳家里。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念蒙君实。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因念黄山当平生奇览,而有奇若此。
【组词】
念诵、 念恤、 念旧、 念思、 念想、 念一、 念恋
2. 【旧】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萑”(huān),鸱鸟类;下面是“臼”,作声符。本义:鸟名)。 鸺鶹,即猫头鹰。
3.
【怜】
(形声。从心,粦声。本义:哀怜,怜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憐,哀也。从心。粦声。字亦作怜。 、 《尔雅》-矜憐抚掩之也。 、 《史记·魏公子列传》-独不怜公子姊邪? 、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 《史记·淮阴侯列传》-且喜且怜之。 、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 、 清·袁枚《祭妹文》-所怜者。
【组词】
可怜、 怜见、 怜拯、 怜鉴、 怜闵
4.
【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才,草木之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