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5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54:27
厥逆(jué n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突然昏倒,失去知觉,或者指事物突然发生逆转。在中医学中,“厥逆”特指因气血运行不畅而导致的手足逆冷,甚至昏厥的症状。
“厥逆”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厥”字有昏倒、失去知觉的意思,“逆”字则表示逆转、反常。在古代医学文献中,这个词汇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描述病理状态时。
在**传统文化中,“厥逆”与中医学紧密相关,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知。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在一些特定的文化或医学语境中被提及。
“厥逆”这个词汇给人一种突然、意外的感觉,可能引发人们对突发**的担忧或恐惧。在联想上,它可能与紧急情况、医疗救助等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被使用,但在特定的医疗或紧急情况下,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病情或应对突发**。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厥逆”来形容一种突如其来的情感冲击:
心如厥逆风中叶, 一瞬飘零不知归。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病理状态可以用不同的词汇来描述,例如英文中的“fainting”或“collapse”。
“厥逆”这个词汇在中医学中具有特定的含义,但在其他语境中可能用来形容突然的逆转或昏厥。了解这个词汇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医学的专业知识,还能在文学和日常表达中增添丰富的语义层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专业词汇可以提升语言的精确性和深度。
1.
【厥】
(形声。从厂(hǎn,山崖),欮(jué)声。本义:石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厥,发石也。 、 《山海经·海外北经》-相柳之所,抵厥为泽谿。 、 《汉书·李寻传》-熒惑厥弛。 、 《荀子》-和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宝。
病名。指突然昏倒、手足逆冷等症。
【引证】
《素问·六节藏象论》。注:“谓足逆冷也。”-凝于足者为厥。
【组词】
厥冷、 厥逆
2.
【逆】
(形声。从辵(chuò),屰(nì)声。本义:迎,迎接,迎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逆,迎也。关东曰逆,关西曰迎。 、 《左传·成公十四年》-宣公如齐逆女。 、 《国语·周语上》-上卿逆于境。 、 宋·苏轼《留侯论》-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 、 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尝过青城山,遇雪,舍于逆旅。 、 陶潜《自祭文》-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
【组词】
逆战、 逆厘、 逆劳、 逆暑、 逆视、 逆送、 逆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