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0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00:27
词汇“撅天扑地”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一些分析:
“撅天扑地”字面意思可能是指某种极端的动作或行为,其中“撅天”可能意味着向上猛烈地冲击或挑战天空,而“扑地”则可能表示向下猛烈地冲击或倒地。整体来看,这个词组可能描述的是一种极端的、激烈的行动或状态。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它在实际语境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使用这个词组,可能是为了形容某人的行为非常激烈或极端。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不会被使用,因为它不够通俗易懂。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以下示例句子可能更多是想象性的:
同义词:奋不顾身、拼命三郎 反义词:畏首畏尾、退避三舍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其词源和演变历史难以考证。可能是某个方言或特定地区的用语,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这个词组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勇敢、不畏艰难的人。然而,由于其不常见,它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影响有限。
这个词组可能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激烈的情感联想,让人想到那些勇敢、不畏艰难的人。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较小。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尝试使用这个词组来形容某个角色的激烈行为或状态,例如: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极端环境下奋力拼搏的场景,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强烈的音乐,增强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难以比较。
“撅天扑地”这个词组虽然不常见,但它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勇敢、不畏艰难的人。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但在实际使用中需要谨慎,因为它可能不够通俗易懂。
1.
【撅】
用手把东西拨在一起。
【引证】
《说文》-撅,以手有所杷也。
拔起。
【引证】
《礼记·内则》-不涉不撅。 、 《韩诗外传》-草木根荄浅,未必撅也。飘风兴,暴雨坠,则撅必先矣。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扑】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击,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扑,挨也。 、 《广雅》-扑,击也。 、 《通俗文》-连杖曰扑。 、 《淮南子·说林》-荫不祥之木为雷电所扑。 、 《史记·刺客列传》-举筑扑秦皇帝,不中。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即扑杀汝。
【组词】
扑掌、 扑作教刑、 扑刑、 扑抶、 扑责、 扑枣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