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7:1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7:15:13
撅笔 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从字面上看,“撅”通常意味着折断或弯曲,而“笔”则是指书写工具。因此,字面意思可能是指折断笔或弯曲笔。然而,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它的确切含义可能需要更多的上下文来确定。
由于“撅笔”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并不广泛。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用来形容某人愤怒或失望到极点,以至于折断笔来表达情绪。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会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学或艺术圈子中。
由于“撅笔”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例句可能更多是假设性的:
同义词可能包括“折笔”、“断笔”,这些词汇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即笔被折断或损坏。反义词可能不太适用,因为这个词汇的使用场景有限。
由于“撅笔”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不太清楚。它可能是由“撅”和“笔”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一个特定表达。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撅笔”可能被用来象征放弃或绝望的情绪。例如,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强调主人公的绝望和无助。
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应,如愤怒、失望或绝望。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场景,其中某人因为无法承受压力或挫折而采取了极端的行为。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不多。如果有人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境,可能会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情绪状态。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撅笔”来表达强烈的情感: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支笔被折断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没有特定的声音联想,除非是想象笔断裂的声音。
由于“撅笔”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
总的来说,“撅笔”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的使用场景有限,主要可能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在学习语言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1.
【撅】
用手把东西拨在一起。
【引证】
《说文》-撅,以手有所杷也。
拔起。
【引证】
《礼记·内则》-不涉不撅。 、 《韩诗外传》-草木根荄浅,未必撅也。飘风兴,暴雨坠,则撅必先矣。
2.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 、 《礼记·曲礼》-史载笔,士载言。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不能竟书而搁笔。
【组词】
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 笔帕之敬、 笔楮难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