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9:26
词汇“博悉”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专业化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尝试对其进行分析:
“博悉”可以理解为“广泛了解”或“全面知晓”。其中,“博”意味着广泛、丰富,“悉”则表示知晓、了解。结合起来,这个词表达了对某个领域或主题有深入且全面的了解。
由于“博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但从字面上看,“博”和“悉”都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字,组合起来表达了一种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在**传统文化中,对知识的追求和尊重一直很重要。因此,“博悉”这样的词汇体现了对学识渊博的赞赏和追求。
“博悉”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联想到勤奋学*、不断探索的形象。它鼓励人们追求知识,深入了解世界。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遇到某个领域的专家或学者,可能会用“博悉”来形容他们的知识水平。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博悉古今事,笔下生风云。”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图书馆、书架、古籍等与知识相关的图像。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翻书声、讲座等与学*和研究相关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well-versed”(英语)或“érudit”(法语)可以传达类似的意思。
“博悉”是一个表达对知识全面掌握的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文学和专业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它鼓励人们追求深入和全面的知识,体现了对学识的尊重和赞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升表达的精确性和深度。
1.
【博】
(形声。从十,尃(fū)声。“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尃”有分布之义。本义:大)。
同本义。与“小”相对。
【引证】
《说文》-博,大通也。 、 《诗·鲁颂·泮水》-戎车孔博。 、 《淮南子·泛论》-岂必褒衣博带。 、 王逸《鲁灵光殿赋》-丰丽博敞。 、 《楚辞·招魂》-倚沼畦瀛兮遥望博。 、 《礼记·学记》-不学博依。
【组词】
宽衣博带;博硕、 博硕肥腯
2.
【悉】
(会意。从心,从采。采(biàn),辨别。心中加以辨别,很详细。本义:详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悉,详尽也。 、 《尔雅》-悉,尽也。 、 《史记·平准书》。索隐:“尽也。”-占不悉。 、 《汉书·张释之传》-时上所问禽兽簿甚悉。 、 汉·贾谊《论积贮疏》-至孅至悉。 、 唐·李朝威《柳毅传》-词不悉心。
【组词】
纤悉、 详悉、 悉数
详尽地叙述。
【引证】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书不能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