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7: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7:28
抚问: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安抚并询问”。它结合了“抚”(安抚、安慰)和“问”(询问、打听)两个动作,通常用于表达在关心或慰问某人时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抚问可能用于描述角色之间的情感交流,特别是在角色遭遇困难或悲伤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更直接的表达方式,如“安慰并询问”。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工作,抚问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专业的沟通技巧。
同义词:慰问、安抚、关怀 反义词:冷漠、忽视、不理
抚问的词源较为传统,结合了古代汉语中的“抚”和“问”两个字。在古代文献中,这两个字常常一起出现,用于描述君主对臣民的关心或上级对下级的慰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仍然保留其原有的意义。
在文化中,关心他人是一种美德,抚问**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在社会背景中,特别是在面对灾难或困难时,抚问他人的行为被视为一种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
抚问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温暖和关怀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的行为,这种行为能够传递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支持。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朋友经历失恋时使用过抚问的方式来安慰她。通过倾听她的感受并提供支持,我帮助她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抚问:
在寂静的夜晚,星光抚问着大地,
询问那些沉睡的灵魂,是否安然无恙。
抚问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轻轻地抚摸着另一个人的肩膀,同时温柔地询问他们的感受。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柔和的音乐,营造出一种温馨和关怀的氛围。
在英语中,抚问可以对应为“comfort and inquire”或“console and ask”。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关心和慰问他人的行为是普遍存在的。
抚问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关心和支持的重要价值。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我的情感和意图,增强我的沟通技巧。
1.
【抚】
(形声。从手,无声。本义:抚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撫,安也。 、 《国语·晋语八》-抚而泣之。 、 《仪礼·乡射礼》-左右抚矢而乘之。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 明·魏学洢《核舟记》-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组词】
抚弄、 抚心、 抚拭、 抚背
2.
【问】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问,讯也。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 、 《周礼·大宗伯》-时聘曰问。 、 《仪礼·聘礼》-小聘曰问。 、 《论语》-问人于他邦。 、 《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 、 《乐府诗集·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列子·汤问》-问其故。 、 《后汉书·列女传》-跪问其故。 、 《史记·孔子世家》-景公问政孔子。 、 《史记·滑稽列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笑问客从何处来。 、 宋·欧阳修《归田录》-康肃问曰。 、 《左传·庄公八年》-公问不至。
【组词】
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 问信、 问官答花、 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 问岁、 问禁、 问遂、 问对、 问知、 问俗、 问卦、 问经、 问龟、 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