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2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22:37
词汇“[十吏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这个词汇似乎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至少在常见的汉语词典和网络资源中没有找到确切的定义和解释。因此,我将基于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进行分析。
由于“[十吏札]”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可以尝试从字面意思来理解:
综合来看,“十吏札”可能指的是十份由官员撰写的文件或记录。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我们无法提供具体的语境分析。如果这个词汇出现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它可能与古代行政管理、法律文书或官方通信有关。
由于“[十吏札]”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提供具体的例句。
由于“[十吏札]”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提供具体的同义词和反义词。
由于“[十吏札]”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提供具体的词源和演变信息。
如果“[十吏札]”出现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它可能反映了古代社会的行政管理方式、官方文书的撰写和传递方式,以及官员的职责和角色。
由于“[十吏札]”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提供具体的情感反应或联想。
由于“[十吏札]”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提供具体的个人应用经历或故事。
由于“[十吏札]”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提供具体的创造性使用示例。
由于“[十吏札]”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提供具体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由于“[十吏札]”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提供具体的跨文化比较。
由于“[十吏札]”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提供具体的反思和总结。
综上所述,词汇“[十吏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可能是一个特定文献或作品中的专有词汇,或者是一个误用的词汇。在没有更多具体信息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1.
【十】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后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 、 《左传·僖公四年》疏-十是数之小成。 、 《诗·小雅·六月》-十亩之间兮。 、 《管子·七法》-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 、 葛洪《抱朴子·用刑》-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组词】
十里长亭、 十番、 十牌、 十地、 十生九、 十方地面、 十方常住、 十有九就
2.
【吏】
(会意。甲骨文。从手(又),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官吏)。
官员的通称。汉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吏卒。
【引证】
《说文》-吏,治人者也。 、 《汉书·景帝纪》-吏者,名之师也。 、 《汉书·惠帝纪》-吏所以治民也。 、 《管子·朋法》-吏者,民之所悬命也。 、 《左传·成公二年》。注:“二三公也。”-王使委于三吏。 、 《国语·周语》-百吏庶民。 、 《战国策·齐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韩诗外传》-据法守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 方苞《狱中杂记》-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
【组词】
吏势、 吏议、 吏司、 吏兵、 吏舍
3.
【札】
(形声。从木,札声。本义: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札,牒也。 、 《后汉书·循吏传》-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 、 《汉书·郊祀志上》-卿有札书。 、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上令尚书给笔札。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许,令尚书给笔札。 、 《太平御览》-郡国诸户口黄籍,籍皆用一尺二寸札,已在官役者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