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0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05:02
词汇“[十分惺惺使九分]”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它看起来像是一个成语或者俗语的片段,但由于其不完整,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基本定义。在中文里,“惺惺”通常用来形容人清醒、聪明或者警觉的状态,而“十分”和“九分”则是表示程度的副词。然而,这个组合“十分惺惺使九分”并没有明确的含义,可能是一个打字错误、网络用语或者是某个特定社群中的隐语。
由于缺乏具体含义,我们无法进行语境分析、提供示例句子、探讨同义词与反义词、词源与演变、文化与社会背景、情感与联想、个人应用、创造性使用、视觉与听觉联想以及跨文化比较。
如果这个词汇是来自于某个特定的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剧或者网络社区,那么它可能具有特定的含义和背景。在这种情况下,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需要参考原始的文本或上下文。
由于这个词汇的不确定性,我们无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如果你能提供更多的上下文信息或者解释这个词汇的来源,我们或许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分析和解释。
1.
【十】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后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 、 《左传·僖公四年》疏-十是数之小成。 、 《诗·小雅·六月》-十亩之间兮。 、 《管子·七法》-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 、 葛洪《抱朴子·用刑》-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组词】
十里长亭、 十番、 十牌、 十地、 十生九、 十方地面、 十方常住、 十有九就
2.
【分】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
3.
【惺】
聪明。
【引证】
明·袁宏道《靳尚祠》-骨谗犹可忏,舌惺岂不悔。
【组词】
惺惺惜惺惺
领会。
【引证】
明·冯惟敏《朝天子》-俺如今已惺,也学的寡情。
【组词】
惺悟
4.
【惺】
聪明。
【引证】
明·袁宏道《靳尚祠》-骨谗犹可忏,舌惺岂不悔。
【组词】
惺惺惜惺惺
领会。
【引证】
明·冯惟敏《朝天子》-俺如今已惺,也学的寡情。
【组词】
惺悟
5.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伶者,令也。-使,伶也。 、 《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故君使其臣。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组词】
支使
6.
【九】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 、 《易·文言》传-乾玄用九,乃见天则。 、 《楚辞·九辨》序-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 、 《管子·五行》-天道以九制。
【组词】
九伯、 小九九、 九九、 九地
7.
【分】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