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7:53
词汇“克终”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源自古代汉语,具有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克终”字面意思是指能够完成或坚持到最后。其中,“克”意为能够、胜任,“终”意为结束、终点。因此,“克终”整体上表示能够坚持到底,完成既定的目标或任务。
“克终”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频率在现代汉语中有所下降,但在一些文学作品或正式文献中仍可见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相对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克终”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古代士人追求学问和道德修养中尤为重要。
“克终”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坚持和成功的喜悦。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毅力,最终取得胜利。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学外语时遇到困难,但通过坚持不懈,最终克终了学目标,这种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克终”的意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山高路远,克终者少;心坚志定,成功者多。”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登山者在艰难攀登后最终到达山顶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节奏坚定、旋律激昂的乐曲,象征坚持和胜利。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e something through”或“persevere to the end”,它们都强调了坚持到底的概念。
“克终”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坚持和完成的重要性,也承载了古代儒家思想的精神。在现代社会,尽管其使用频率不高,但它仍然是一个值得学*和传承的词汇,对于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1.
【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克,肩也。 、 《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佛时仔肩。 、 《易·蒙》-子克家。 、 《左传·隐公元年》-邾子克。 、 《左传·桓公十八年》-周王子克。 、 《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 《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组词】
克当、 克堪、 克家、 克祚、 克家子、 克明
2.
【终】
(形声。从糸(mì),冬声。甲骨文字形,象一束丝,两头象结扎的末端。本义:把丝缠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终,絿丝也。 、 《睡虎地秦墓竹简》-旋终在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