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2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23:51
“摧毁廓清”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两个动词短语组成:“摧毁”和“廓清”。其中,“摧毁”意味着彻底破坏或消灭,而“廓清”则意味着清除或澄清混乱或模糊的状态。结合起来,“摧毁廓清”通常指彻底消除障碍或混乱,使事物恢复清晰和秩序。
在文学中,“摧毁廓清”常用于描述战争、革命或重大变革后的场景,强调彻底的改变和重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比喻性地描述解决复杂问题或清除误解。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学,它可能用于描述彻底解决争议或澄清政策。
同义词:彻底清除、彻底消除、彻底改革 反义词:维持现状、保留不清、模糊不清
“摧毁”源自古代汉语,意为破坏或消灭。“廓清”则源自**用语,原指清除心中的杂念,后引申为清除外界的混乱。这两个词汇结合形成成语,强调彻底性和清晰性。
在文化中,“摧毁廓清”常与重大历史或社会变革相关联,如革命、改革等,强调通过彻底的改变来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强烈的变革和清晰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彻底的改变和新的开始。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变革的期待。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解决复杂问题或清除误解的过程,如在团队合作中彻底解决分歧,使团队更加团结和高效。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摧毁廓清”来描述自然界的循环,如季节的更替,旧叶的落下和新芽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不断更新和净化。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废墟后重建的城市,或是一片被清理过的森林,展现出新的生机。在音乐中,可以选择激昂的交响乐,象征着变革的力量和新的开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weep away”或“clear the way”,强调清除障碍和为新事物铺平道路。
“摧毁廓清”是一个强有力的成语,强调彻底的改变和清晰的秩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重大变革和清晰化的过程,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洋八股和洋教条在全国许多人中间的影响,也就不能进行有力的斗争,也就达不到加以摧毁廓清的目的。
1.
【摧】
(形声。从手,崔声。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云汉》-先祖于摧。 、 范仲淹《岳阳楼记》-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组词】
摧折、 摧剥、 摧烧
2.
【毁】
(形声。从“土”,表示与瓦器有关。本义:瓦器缺损)。
毁坏;破坏。
【引证】
《列子·汤问》-毁山一毛。 、 《论语·季氏》-毁于椟中。 、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毁其盆。 、 《说文》。段注:“缺者,器破也,因为凡破之称。”-毁,缺也。 、 《小尔雅·广言》-毁,坏也。 、 《孝经·开宗明义》-不敢毁伤。 、 《易·说卦传》-兑为毁折。 、 《春秋·文公十六年》-毁泉台。 、 《左传·文公十八年》-毁信废忠。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 、 《孙子·谋攻》-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组词】
毁弃、 毁节、 毁车杀马、 毁夷
3.
【廓】
(形声。从广(yǎn),郭声。“广”甲骨文、金文象屋墙屋顶形,这里表示与建筑物有关。本义:通“郭”。外城)。
同本义。
【引证】
《盐铁论·论功》-匈奴无城廓之守。
【组词】
城廓
4.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