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1:47
“依稀”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模糊不清、隐约可辨的状态。它常用来形容记忆、景象、声音等不清晰、不明确,但又似乎能够感知到一些轮廓或痕迹。
“依稀”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其演变过程反映了汉语词汇从形象到抽象的发展。在古代文献中,“依稀”常用来形容视觉上的模糊,后来逐渐扩展到记忆、声音等多个领域。
在**文化中,“依稀”常与怀旧、乡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不确定感。
“依稀”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淡淡的忧伤或怀旧,它让人联想到那些难以捉摸却又令人向往的记忆或景象。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旅行中看到远处的山峦依稀可见,那种朦胧的美感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依稀的月光洒在古老的石阶上,每一块石头都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朦胧的山水画,远处的山峦依稀可见;结合音乐,可以是一首轻柔的钢琴曲,旋律中透露出淡淡的忧伤。
在英语中,“依稀”可以对应“vague”或“hazy”,但这些词汇在情感色彩上可能不如“依稀”那样富有诗意和怀旧感。
“依稀”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情感色彩的词汇,它在文学和日常表达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依稀”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汉语中的独特魅力和表达效果。
1.
【依】
户牖间画有斧形的屏风。 同: 扆
【引证】
《仪礼·觐礼》-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 、 《周礼·春官·司几筵》-王位设黼依。 、 《荀子·正论》。杨倞注:“依,亦作扆,音同。”-居则设张容,负依而坐。 、 《礼记·曲礼下》。释文:“依,本又作扆。”-天子当依而立。 、 《汉书·西域传赞》-天子负黼依。
2.
【稀】
(形声。从禾,希声。本义:稀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稀,疏也。 、 《文选·曹操·短歌行》。经传皆以希为之。-月明星稀。 、 唐·杜甫《倦夜》-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 晋·陶潜《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组词】
稀棱挣、 稀撒撒、 稀星、 稀零零、 稀稀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