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7:24
燕九节:燕九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燕子节”,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庆祝。这个节日源于古代对燕子的崇拜,人们认为燕子是吉祥的象征,九月初九是燕子南飞的日子,因此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祈求平安和丰收。
文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燕九节常被用来描绘秋天的景象和人们的情感,如杜甫的《燕九诗》中就有对这一节日的描写。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燕九节可能不太为人所熟知,但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人们仍然保留着庆祝燕九节的传统。 专业领域:在民俗学和历史学领域,燕九节是一个研究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的重要课题。
同义词:燕子节、重阳节(虽然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但庆祝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从节日的性质上找到对立,如“鬼节”(中元节)等。
燕九节起源于古代对燕子的崇拜,随着时间的推移,节日的形式和内容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庆祝燕子南飞和祈求丰收——一直保持不变。
燕九节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期望,它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燕九节让人联想到秋天的丰收和家庭的团聚,它带给人们温馨和希望的情感。
在我的家乡,燕九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每年这一天,家人会一起制作燕子形状的食物,象征着对燕子的敬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燕九节:
秋风起,燕子南飞,
九月初九,燕九节至。
家家户户,燕形食,
祈丰收,盼团圆。
燕九节让人联想到秋天的金黄和燕子的轻盈,可以想象一幅画面:蓝天白云下,燕子在金黄的稻田上空飞翔,伴随着秋风的声音,给人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对特定动物的崇拜和庆祝也有所体现,如日本的“鹤节”,但每个文化的具体形式和意义各有不同。
燕九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在现代社会,虽然这一节日的庆祝方式可能有所改变,但其核心价值——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仍然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1.
【燕】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燕子形。小篆字形。上像头、嘴,“口”像身体,“北”像两翅,“火”像尾巴。本义:燕子)。
同本义。
【引证】
《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 、 《夏小正》-来降燕乃睇。 、 《淮南子·地形》-燕雁代飞。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燕巢于飞。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谁家新燕啄春泥。 、 宋·洪迈《容斋续笔》-归燕略无三月事。
【组词】
燕侣莺俦、 燕贺、 燕子、 燕户、 燕儿、 燕尾、 燕雨、 燕泥、 燕室、 燕处焚巢
2.
【九】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 、 《易·文言》传-乾玄用九,乃见天则。 、 《楚辞·九辨》序-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 、 《管子·五行》-天道以九制。
【组词】
九伯、 小九九、 九九、 九地
3.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