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2:0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2:08:13
“文曲星”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的星宿信仰。文曲星原本是指北斗七星中的第四颗星,后来被赋予了文化、学术和文学方面的象征意义。在传统文化中,文曲星被认为是掌管文运和科举考试的神祇,因此与学业成功、文学才华和智慧紧密相关。
文曲星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天文学和星宿信仰。随着时间的推移,文曲星的含义逐渐从天文学的星宿转变为文化、学术的象征。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下,文曲星成为了学子们祈求学业成功的对象。
在**传统文化中,文曲星与科举考试紧密相关,象征着通过考试获得功名和地位。这种信仰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知识和学识的重视,以及通过教育改变社会地位的愿望。
文曲星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联想,象征着智慧、才华和成功。它激励人们追求知识和学业上的成就,同时也带来一种文化自豪感。
在*的学校和家庭中,文曲星的形象常被用来鼓励学生努力学,期望他们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例如,家长可能会在家中设置文昌位,以祈求文曲星的庇佑。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文曲星下凡尘间,笔走龙蛇字字仙。”
文曲星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古代文人的画像、书卷、笔墨等元素。听觉联想可能包括古典音乐、读书声或科举考试的锣鼓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文曲星的概念,但类似的信仰如希腊神话中的缪斯(Muses),也是掌管艺术和科学的神祇。
文曲星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不仅承载了古代*的星宿信仰,也体现了对知识和学识的尊重。在现代社会,文曲星依然具有激励人们追求学业和知识的价值。通过学和理解文曲星,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2.
【曲】
乐曲,歌曲。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五更转曲。
【组词】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引证】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不复能终曲。
3.
【星】
(象形。从晶,生声。晶象形。本义:星星)。
同本义 宇宙间发射或反射光的天体。
【引证】
《说文》。按,散文则统谓之星,对文则五纬为星,二十八宿为辰。-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 、 《书·尧典》-日月星辰。 、 《书·洪范》。郑注:“星,五星也。”-四曰星辰。 、 《荀子》-列星随旋,日月递炤。(炤:照耀)
【组词】
星筹、 星霜、 星桥、 星布、 星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