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9:2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9:28:57
词汇“文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或文学作品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文札”进行深入分析。
“文札”字面意思是指书写在木片、竹片或纸上的文字记录,通常指官方或私人的书信、公文等。在古代,由于纸张不普及,人们常用木片或竹片作为书写材料,这些书写材料上的文字记录就被称为“文札”。
“文札”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文”指文字、文化,“札”指木片或竹片。随着纸张的普及,“文札”逐渐被“书信”、“信件”等词汇所取代,但在某些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仍可见其踪影。
在古代社会,“文札”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方式,尤其在官方和学术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通信手段,也是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录的重要载体。
“文札”一词给人以古朴、庄重的感觉,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的书信往来,充满了文化气息和历史感。
在现代生活中,“文札”一词较少直接应用,但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或研究历史文献时,可能会遇到这一词汇,从而对其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将“文札”作为背景元素,营造出一种古风古韵的氛围。例如:
在古朴的书房中,
一封封文札静静躺着,
字迹斑驳,岁月悠悠。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文札”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ancient letters”或“old documents”可以传达相似的概念。
“文札”作为一个古雅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文学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拓宽视野,增加文化底蕴。
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2.
【札】
(形声。从木,札声。本义: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札,牒也。 、 《后汉书·循吏传》-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 、 《汉书·郊祀志上》-卿有札书。 、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上令尚书给笔札。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许,令尚书给笔札。 、 《太平御览》-郡国诸户口黄籍,籍皆用一尺二寸札,已在官役者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