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5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52:41
“切齿腐心”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牙齿咬得痛,心都腐烂了。这个成语形容极度痛恨到极点,内心痛苦至极。
在文学作品中,“切齿腐心”常用来形容对敌人的深仇大恨,如在历史小说或战争题材的作品中。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表达极端憎恨或痛苦时,人们可能会使用。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情感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描述极端的情感状态。
同义词:恨之入骨、深恶痛绝、咬牙切齿 反义词:心平气和、和颜悦色、宽宏大量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表达的情感强度和具体情境,而反义词则完全相反,表达的是平和或宽容的态度。
“切齿腐心”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情感极端状态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达极度痛恨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切齿腐心”常与忠诚、背叛、复仇等主题相关联。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描述个人或集体对不公正或背叛行为的极端反应。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负面情绪,联想到的是深重的痛苦和无法释怀的仇恨。它影响我的思维和表达,让我在描述极端负面情绪时更加生动和有力。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很少有机会使用这个成语,但在阅读历史小说或观看战争电影时,我常常能感受到这个成语所表达的情感深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切齿腐心恨未消,夜夜梦中复仇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面部扭曲,咬牙切齿的表情;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沉重或激烈的音乐来增强这种极端情感的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ate with a passion”或“detest to the core”,但它们没有“切齿腐心”这样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力。
“切齿腐心”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它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极端的负面情感。通过深入学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汉语中对情感描述的丰富性和精确性。
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寡人念先王之仇,~!
1.
【切】
摩擦;接触。
【引证】
《广雅》-切,摩也。 、 《史记·扁鹊仓公传》-不待切脉。 、 《淮南子·原道》-可切循把握。
【组词】
切齿、 切磨、 切摩、 切循
一定要。
【引证】
《老残游记》-诸位切不可乱动。
【组词】
切照、 切须、 切不可骄傲;切勿吸烟;切勿、 切戒、 切莫、 切须
2.
【齿】
(象形。甲骨文,象嘴里的牙齿,象形字。战国文字在上面加了个声符“止”,成为形声字。小篆同。本义:牙)。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易本命》-男以八月而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 《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齿为骨余。”-发堕齿槁。
【组词】
齿吻、 齿颊
3.
【腐】
(形声。从肉,府声。本义:腐烂变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腐,烂也。 、 《广雅》-腐,败也。 、 汉·王充《论衡·订鬼篇》-人死,五藏腐朽。 、 《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 、 《荀子·劝学》-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组词】
腐散、 腐坏、 腐秽、 腐浊
4.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