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1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18:22
词汇“[刈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定义和语境分析如下:
“刈杀”字面意思是指割取、收割,通常用于指农作物或草木的收割。在更广义的语境中,它也可以指代消灭、去除或终止某事物的行为。
“刈”字古已有之,源自古代农耕文化,最初指用镰刀割草或收割庄稼。随着时间的推移,“刈杀”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去除”或“终止”的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农耕是社会的基础,因此与农耕相关的词汇如“刈杀”具有深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刈杀”这个词给人一种结束或清理的感觉,可能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如悲伤或失落,尤其是当它用于比喻性的语境时。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更多地使用“收割”或“剪除”这样的词汇,而“刈杀”则较少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学或专业语境中。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刈杀”来创造一种结束或转变的意象,如:“秋风起,刈杀了一季的繁华,留下了岁月的沉思。”
视觉上,“刈杀”可能让人联想到金黄色的稻田中农民忙碌的身影;听觉上,可能是镰刀割过稻穗的声音。
在英语中,与“刈杀”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harvest”或“cut down”,但这些词汇没有“刈杀”所具有的比喻性或象征性含义。
“刈杀”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指代实际的收割行为,还可以用于比喻性的语境,表达结束或去除的含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概念。
1.
【刈】
(本作乂。形声。从刀,乂(yì)声。本作“义”。本义:割草)。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刈,断也。又,杀也。 、 《诗·周南·葛覃》-是刈是擭。 、 鲍照《代东武呤》-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
【组词】
刈获、 刈熟
2.
【杀】
(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shū):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殺,戮也。 、 《墨子·三辩》-武王胜殷杀纣。 、 《吕氏春秋·仲秋》-杀气浸盛。 、 《考工记·冶氏》-为杀矢。 、 《谷梁传·昭公十三年》-杀其君,虔于乾溪。 、 《孟子·梁惠王上》-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子罕杀宋君而夺政。 、 陶潜《桃花源记》-设酒杀鸡作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组词】
杀猪;杀鸡;杀戒、 杀坏、 杀落、 杀坯、 杀鸡扯脖、 杀人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