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3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34:53
词汇“开取”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分析时需要结合其可能的语境和历史背景来进行。
“开取”字面意思是指打开并取出某物。在古代文献中,它可能指的是打开信件、包裹等并取出其中的内容。
由于“开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它可能出现在描述军事行动、信件往来等场景中。
“开取”由两个汉字组成,“开”意味着打开,“取”意味着取出。在古代汉语中,这样的组合词汇较为常见,但随着语言的发展,这类词汇逐渐被更简洁的表达方式所替代。
在古代社会,信件和包裹的传递是重要的社会活动,因此“开取”这样的词汇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交流方式。
由于“开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它更多地让人联想到古代的仪式感和神秘感。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更常用“打开”和“取出”这样的词汇,因此“开取”在日常交流中很少出现。
在创作中,可以将“开取”用于描述一种古老或神秘的仪式,增加文本的历史感和神秘感。
由于“开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在想象中,它可能与缓慢、谨慎的动作相关联。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开取”的词汇,因为这是一个较为特定的表达方式。
“开取”是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在理解和分析古代文献时可能会有所帮助。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对汉语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1.
【开】
(会意。小篆字形,两边是两扇门,中间一横是门闩,下面是一双手,表示两手打开门闩之意。本义:开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開,张也。 、 《老子》十章-天门开阖。 、 《老子》-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 《易·系辞上》-开物成务。 、 《乐府诗集·木兰诗》-开我东阁门。 、 《资治通鉴·唐记》-遂开门纳众。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 、 《广东军务记》-午后又开西门归德门。
【组词】
开城、 开门钱
2.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