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22:1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22:14:04
词汇“利时”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地名、人名或者是特定领域的术语。由于“利时”不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词汇,我们将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即作为一个地名。
“利时”通常指的是比利时(Belgium),一个位于欧洲西北部的国家。比利时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以及发达的经济。
“利时”是“比利时”的另一种称呼,可能是由于语言习惯或特定语境下的简称。比利时(Belgium)的名称来源于古罗马时期的“Belgae”部落。
比利时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拥有两种官方语言:法语和荷兰语。这种双语环境影响了其文化和社会结构,使其成为一个文化交融的国家。
提到比利时,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其美丽的城市风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美味的巧克力。这些联想往往带有积极的情感色彩。
在个人经历中,比利时可能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或者在与国际友人的交流中作为一个话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利时的街头,古老的钟声回荡,巧克力的香气弥漫,每一口都是甜蜜的诗篇。”
比利时的城市风光、古建筑和巧克力工厂的画面,以及街头艺人的音乐,都是与比利时相关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不同语言中,比利时的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指向同一个国家。例如,在法语中称为“Belgique”,在荷兰语中称为“België”。
通过对“利时”这一词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意义。作为比利时的简称,它在特定场合下可以简洁地表达一个国家的概念。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1.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
2.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