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2:16
悬雍垂(uvula)是一个医学术语,指的是位于口腔后部、软腭中央下垂的肉质小突起。它在人类和其他一些哺乳动物的喉咙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尽管其确切功能尚不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它有助于声音的产生和食物的吞咽。
在医学领域,悬雍垂是一个专业术语,常用于描述解剖结构。在口语和文学中,这个词汇较少直接使用,除非是在讨论医学话题或特定的健康状况时。
“悬雍垂”一词源自拉丁语“uvula”,意为“小葡萄”,因其形状而得名。在英语中,这个词直接借用了拉丁语的形式。
在不同的文化中,悬雍垂并不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或社会背景,它主要是一个医学上的术语。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悬雍垂可能不会引起特别的情感反应,除非在讨论与它相关的健康问题时。
在日常生活中,除非有相关的健康问题,否则人们很少会直接提及或思考悬雍垂。
在诗歌或故事中,悬雍垂可以作为一个隐喻,用来描述某种下垂或不稳定的物体,例如:“她的心如同悬雍垂,在风中摇摆不定。”
由于悬雍垂是一个较为专业的医学术语,它不太容易引起广泛的视觉或听觉联想,除非是在医学教育或健康相关的视频中。
在不同的语言中,悬雍垂的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概念和功能是相似的。例如,在西班牙语中,它被称为“úvula”,在德语中称为“Zäpfchen”。
悬雍垂作为一个医学术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被提及,但在医学教育和健康讨论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和相关的健康问题。
1.
【悬】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同本义。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悬者植梯接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以叵幅悬之。 、 清·张廷玉《明史》-倒悬之。
【组词】
悬丝诊脉、 悬壁
2.
【雍】
水被壅塞而成的池沼。
【引证】
《诗·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雍。 、 《谷梁传·僖公九年》。释文:“雍,塞也。”-毋雍泉。 、 《汉书·中山靖王胜传》。师古曰:“雍读曰壅。雍,塞也。”-今臣雍阏不得闻。
古天子祭祀宗庙毕撤俎豆时所奏的乐章,亦用为撤膳时之乐。
【引证】
《论语》-三家者以《雍》彻。
3.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