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0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08:12
词汇“徇书”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经过查询,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文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徇”字有依从、顺从的意思,而“书”字则指书籍或书写。因此,“徇书”可能指的是依从书本上的知识或教条,或者是指遵循书中的教导行事。
“徇书”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可能是指遵循书本上的知识或教条,或者是指按照书中的教导行事。
由于“徇书”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可能不常见。在古文或特定的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来描述某人过于依赖书本知识,缺乏实际经验或灵活性。
“徇书”可能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在古代**,书籍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徇书”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书本知识的重视。然而,这也可能暗示了对实践经验的忽视。
“徇书”可能给人一种保守、缺乏创新的感觉,因为它强调了对书本知识的依赖,而不是实际应用或创新思维。
由于“徇书”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徇书”来表达对传统知识的尊重,同时也暗示了对创新的渴望:
古卷中徇书,字字皆智慧,
今朝需创新,实践出真知。
由于“徇书”是一个较为抽象的词汇,它可能不会直接引发具体的视觉或听觉联想,但可以想象一个学者在书房中埋头苦读的场景。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徇书”的词汇,但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stick to the book”或“adhere to the text”。
“徇书”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提醒我们在学和应用知识时需要保持灵活性和创新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生僻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1.
【徇】
(形声。从彳(chì),旬声。“彳”与行有关。本义:迅速,敏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侚,疾也。从人,旬声,字亦误作徇。 、 《史记·五帝纪》。集解:“疾也,失之。”-黄帝幼而徇齐。 、 《墨子》-年逾五十则聪明思虑徇通矣。
【组词】
徇通、 徇智、 徇齐
巡行。
【引证】
《书·泰誓中》-王乃徇师而誓。 、 《史记·陈涉世家》-将兵徇蕲以东。
【组词】
徇铺、 徇察
2.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