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0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04:27
暮霭:指傍晚时分天空中弥漫的*雾或淡淡的云雾,常带有朦胧、柔和的色彩,给人一种宁静、沉思的感觉。
“暮霭”由“暮”和“霭”两个字组成。“暮”指傍晚,“霭”指云雾。在古代文学中,“暮霭”常用来形容傍晚时分的云雾,后来逐渐成为描述傍晚时分特有的氛围和景象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傍晚时分常被赋予一种宁静、沉思的情感色彩。因此,“暮霭”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表达一种深沉、内省的情感。
“暮霭”给人一种宁静、柔和的感觉,常让人联想到傍晚时分的宁静、沉思和淡淡的忧郁。它能够唤起人们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深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傍晚散步时,看到远处的山峦被暮霭笼罩,那种宁静而神秘的景象让我感到非常放松和愉悦。
诗歌: 暮霭轻笼山川间, 晚风拂面思绪绵。 一抹斜阳映湖面, 静谧时光入心田。
在英语中,可以用“twilight mist”或“evening haz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不同文化中,傍晚时分的云雾或雾气常被赋予类似的宁静、沉思的情感色彩。
“暮霭”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傍晚时分的云雾现象,还蕴含了一种宁静、沉思的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文学作品的情感深度。
1.
【暮】
(形声。从日,莫声。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暮”为后起字。本义:日落时,傍晚)。
同本义。
【引证】
《论衡·明雩》-暮者,晚也。 、 《庄子·齐物论》-朝三而暮四。 、 《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 、 《乐府诗集·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 《韩非子·难一》-今朝至,暮变。 、 宋·苏轼《石钟山记》-至莫夜月光明。 、 唐·杜甫《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组词】
暮天、 暮雨、 暮途、 暮烟、 暮暮、 暮鼓、 暮暗
2.
【霭】
(形声。从雨,谒声。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文选·陆机·挽歌诗三首》-倾云结流霭。 、 柳永《雨霖铃》-暮霭沉沉楚天阔。 、 陶潜《时运》-山涤余霭,宇暧微霄。
【组词】
暮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