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2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29:11
利养(lì yǎng)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利益和供养”。在**语境中,它特指信徒对僧侣的物质供养,包括食物、衣物、住所等,以支持他们的修行和生活。
利养一词源自**经典,最初是指信徒对僧侣的物质供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也可以指一般意义上的物质或精神支持。
在文化中,利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体现了信徒对僧侣的尊敬和支持。这种供养关系有助于维持团体的运作和僧侣的修行。
利养这个词给人一种温暖和关怀的感觉,因为它涉及到支持和供养他人。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和社区的团结。
在我的生活中,利养的概念提醒我要感恩那些在我困难时给予我支持和帮助的人。它也激励我在有能力时去帮助他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利养:
在寂静的寺庙里,
利养如细雨般滋润,
僧侣的心田,
信仰的种子,
在供养中茁壮成长。
利养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寺庙、僧侣的诵经声和信徒的供养仪式。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场景。
在其他或文化中,类似的供养概念也存在,如教中的“奉献”(tithe)或伊斯兰教中的“天课”(zakat)。这些概念都体现了信徒对**团体的支持和奉献。
利养这个词在*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指物质上的供养,也体现了信徒对僧侣的尊敬和支持。通过学和理解利养,我更加认识到支持和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并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更加注重这种关怀和支持的表达。
1.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
2.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