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4:10
词汇“扰弊”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的可能含义和用法。
“扰弊”的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扰乱弊端”或“因扰乱而产生的弊端”。在这里,“扰”意味着干扰或扰乱,而“弊”通常指的是弊端、缺点或不良影响。
由于“扰弊”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某些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社会学中,可能会讨论到由于某种扰乱行为导致的弊端。
由于“扰弊”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扰”和“弊”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以表达特定的负面含义。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扰弊”可能被用来描述由于某种社会行为或管理问题导致的负面后果。
“扰弊”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负面情感,如不安、担忧或不满,因为它涉及到扰乱和弊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由于某种扰乱行为导致的弊端,例如在工作中由于同事的不当行为导致项目受阻。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扰弊”用作一个象征,代表混乱和不良后果,从而增强作品的深度和复杂性。
由于“扰弊”涉及到扰乱和弊端,可能会联想到混乱的场景或不安的音乐。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找到表达类似概念的词汇,如英语中的“disruption”和“malpractice”。
“扰弊”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表达扰乱和弊端的简洁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复杂的情况和问题。
1.
【扰】
(形声。从手,擾省(yōu)声。本义:搅扰;扰乱)。
同本义。
【引证】
《玉篇》-扰,扰乱也。 、 《左传·襄公四年》-各有攸处,德用不扰。 、 《史记·太史公自序》-秦失其道,豪杰并扰。 、 《三国志·吴主传》-当农桑时,以役事扰民者,举正以闻。 、 《广东军务记》-(逆夷)不敢复行兹扰。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大惊扰。
【组词】
扰搅、 扰怨、 扰紊、 扰逼、 扰累、 扰习、 扰夺、 扰民
2.
【弊】
(形声。字本作“獘”,从犬,敝声。从犬,表示被狗扑倒或遭狗咬而倒下。讹变为“弊”。本义:仆,向前倒下)。
仆;向前倒下。 同: 毙
【引证】
《说文》-獘,?顿仆也。 、 《礼记·檀弓》-射之獘一人。 、 《周礼·大司马》-质明,弊旗,诛后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