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7:2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7:28:57
词汇“微至”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微”通常指微小、细微,而“至”则有到达、极致的含义。因此,“微至”可以理解为达到非常细微或极致的程度。
“微至”的字面意思是指达到极其微小的程度,或者在某个方面达到了极致的精细或细致。
由于“微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种细腻的情感或精妙的技艺。在专业领域,如物理学或工程学中,可能会用来描述某种极其精细的技术或工艺。
由于“微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资料较少。它可能是由“微”和“至”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强调某种极致的细微程度。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微至”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追求极致完美的态度或行为,如在传统工艺或艺术创作中。
“微至”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精细、专注和完美主义,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遇到需要使用“微至”这个词的场合,但它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对细节极其关注的人或事物。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微至”来形容自然界的细微之美:
春风微至,
细雨润物无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微观世界的图像,如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来体现“微至”的概念。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细微的声音,如树叶轻轻摩擦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微至”的词汇,但可以通过组合词或短语来表达类似的概念,如英语中的“extremely detailed”或“to the minutest detail”。
“微至”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强调了在细节上的极致追求,这在任何领域都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态度。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并适当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微】
(会意。从彳(chì);--(wēi)声。本义:隐秘地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微,隐行也。 、 《左传·襄公十九年》-崔杼微逆光。
【组词】
微行
2.
【至】
(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
【引证】
《说文》-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 、 《论语》-凤鸟不至。 、 《字林》-至,到也。 、 《广韵》-至,到也。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东山》-我征聿至。 、 《墨子·辞过》-远道不至。 、 《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论语·微子》-至则行矣。 、 唐·柳宗元《三戒》-至则无可用。 、 汉·王粲《登楼赋》-风雨骤至。 、 《老子·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史记·李将军列传》-孝武帝时,至代相。 、 宋·文天祥《后序》-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富者不能至。 、 《聊斋志异·狼三则》-前狼又至。 、 清·洪亮吉《治平篇》-至子之世。
【组词】
至旦、 水流至足;至竟、 至止、 无微不至;自春至冬;由东至西;至于、 至乎、 至至、 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