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3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35:17
榆木炮: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用榆木制成的炮。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物品,而是一个比喻性的词汇,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非常坚固、难以改变或移动,类似于“顽固不化”或“坚如磐石”。
在文学作品中,榆木炮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固执的角色或一个难以改变的局面。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或态度非常顽固。在专业领域,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历史或军事话题时。
同义词:顽固、固执、死板、僵化 反义词:灵活、变通、开放、易变
榆木炮的词源并不明确,但它显然是从“榆木”和“炮”这两个词组合而来的。在古代,榆木因其坚硬的质地可能被用于制作某些器具,而“炮”则是一种重型武器。将两者结合,形成了这个比喻性的词汇。
在文化中,榆木炮**这个词汇可能与传统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有关。它反映了人们对坚持和固执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其不易改变的赞赏,也有对其阻碍进步的批评。
榆木炮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复杂的。一方面,它让我想到坚固和稳定,另一方面,它也让我想到顽固和不易变通。这种联想可能会影响我在表达时选择更温和或更直接的措辞。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非常固执的同事,他的决策和态度就像一个榆木炮,无论我们如何建议,他都坚持己见。这个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词汇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榆木炮:
他的心,如榆木炮般坚硬, 岁月风霜,未曾动摇。 固执的信念,深植心底, 任凭风雨,屹立不倒。
榆木炮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古老的木制炮台,坚硬的榆木材质,以及沉重的金属撞击声。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这个词汇的生动形象。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榆木炮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set in stone”或“immutable”可以传达类似的含义,即某物非常坚固,难以改变。
榆木炮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比喻,它不仅描述了物质的坚固,也反映了人的性格特点。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使我的语言更加生动和精确。
1.
【榆】
榆树。
【引证】
《说文》。按,榆皮色赤,其白者为枌也。荚可食,亦可为酱。-榆,白枌。 、 《礼记·内则》-堇萱枌榆。 、 《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2.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3.
【炮】
“炮”假借为“砲”,大炮。
【引证】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军果舁炮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