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1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18:31
词汇“[劭令]”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可能在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出现。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劭令”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可能涉及“美好”和“命令”或“劝勉”的结合。其中,“劭”意为美好、优秀,而“令”则有命令、法令或劝勉之意。结合起来,“劭令”可能指的是美好的命令或劝勉。
由于“劭令”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它可能在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文献或特定的学术领域中出现。例如,在描述古代君王的美德或其颁布的仁政时,可能会使用“劭令”一词。
“劭令”的词源可能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劭”源自“美好”的意象,而“令”则源自“命令”或“劝勉”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在日常语言中逐渐减少使用,但在特定的文学和学术语境中仍然保留。
在古代**文化中,君王的德行和政令被视为国家治理的关键。因此,“劭令”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用来强调君王的美德和仁政。
“劭令”一词可能给人以正面、庄重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古代君王的仁德和国家的繁荣。
由于“劭令”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在现代生活中可能较少直接应用。然而,在研究古代历史或文学时,了解这个词汇的意义和用法是重要的。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将“劭令”用于描绘古代君王的仁政或美德,增添文学作品的历史感和庄重感。
结合古代宫廷的视觉形象和庄重的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劭令”一词所传达的氛围和情感。
由于“劭令”是一个特定于汉语文化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劭令”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了解它在古代文献中的用法和意义,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丰富性。在现代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较低,但它在特定的学术和文学领域中仍然具有重要性。
1.
【劭】
高尚;美好。
【引证】
《说文》-邵,高也。从卩,召声。 、 《小尔雅》-劭,美也。又高也。 、 《法言·修身》-董仲舒之才之邵也。 、 扬雄《法言·孝至》-年弥高而德弥劭。
【组词】
年高德劭;劭美、 劭令
(形声。从力,召声。本义:勉励) 同本义。
【引证】
《汉书·成帝纪》-先帝劭农,薄其租税。
【组词】
劭农、 劭劝
2.
【令】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