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3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35:18
词汇“余蔬”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意指剩余的蔬菜。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余蔬”进行分析:
“余蔬”字面意思是指剩余的蔬菜,通常指在烹饪或食用后剩下的蔬菜。
在古代文学中,“余蔬”可能出现在描述节俭或贫困生活的场景中,如“家贫,日食余蔬”。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可能出现在环保或节约主题的文章中,强调资源的再利用。
“余蔬”可能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常用“剩菜”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在节俭和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现代社会,“余蔬”这个词汇可能会被重新赋予新的意义,强调食物的节约和再利用。
“余蔬”可能让人联想到节俭、朴素的生活态度,也可能让人感到一丝凄凉或贫困。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讨论食物浪费和节约时使用“余蔬”这个词汇,强调我们应该珍惜每一粒粮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余蔬亦有情,化作盘中珍。”
“余蔬”可能让人联想到厨房中剩余的蔬菜,或者是烹饪时的声音。
在不同文化中,对于剩余食物的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节约和珍惜食物的观念是普遍存在的。
“余蔬”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醒我们珍惜资源,体现了节俭和环保的生活理念。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
1.
【余】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饱足。足食得饱。
【引证】
《说文》-余,饶也。
2.
【蔬】
(形声。从艸,疏声。本义:蔬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先秦无“蔬”字,用“疏”表示。“蔬”是汉魏间字。-蔬,菜也。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令发五苑之蓏、蔬、枣、栗,足以活民。 、 《周礼·太宰》。注:“疏材,百草根实可食者。”-八曰臣妾,聚敛疏材。 、 《论语》。孔注:“菜食也。”-饭疏食。 、 《国语·鲁语》-能植百谷百蔬。 、 《小尔雅》-菜谓之蔬。 、 《明史·海瑞传》-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组词】
蔬菲、 蔬笋、 蔬饭、 蔬蓏、 蔬蔌、 蔬圃、 蔬茹
种菜。
【引证】
清·顾炎武《复庵记》-有松可荫,有地可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