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5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50:15
懵昧(měng mèi)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人的心智模糊、不明事理,缺乏清晰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时刻或某种情况下,因为无知、困惑或迷茫而显得迟钝或不明智。
在文学作品中,懵昧可能用来描绘角色的内心状态,如在面对重大决策时的犹豫不决或无知无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糊涂或不理解某些事情。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哲学,懵昧可能被用来讨论认知障碍或意识状态的问题。
懵昧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懵”字意为心智不清,“昧”字意为不明、模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懵昧*可能与儒家思想中的“明德”相对立,强调了知识和智慧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批评那些缺乏自我反省和学态度的人。
懵昧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消极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无知和困惑。它可能引发对个人成长和知识获取的反思,以及对清晰思维和明智决策的渴望。
在个人经历中,懵昧可能与某些人生转折点相关,如在面对职业选择或重大生活决策时的迷茫和不确定感。
在诗歌中,懵昧可以被用来描绘夜晚的寂静和内心的迷茫:
夜幕低垂,星光懵昧, 心随风飘,不知何归。
懵昧可能让人联想到模糊的画面和低沉的音调,如雾中的风景或深夜的寂静。
在英语中,懵昧可以对应于“confused”或“ignorant”,但这些词汇在语义上可能不如懵昧那样强调心智的模糊和不明。
懵昧这个词汇在描述人的心智状态时非常有用,它不仅揭示了无知和困惑,还强调了清晰认识和明智决策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懵昧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状态。
1.
【懵】
(形声。从心,瞢声。本义:昏昧无知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沈括《梦溪笔谈》-此懵然者为之也。
【组词】
懵钝、 懵憧、 懵昧、 懵懵、 懵头懵脑
2.
【昧】
(形声。从日,未声。从日,与光线有关。本义:昏暗不明)。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诂四》-昧,冥也。 、 《书·牧誓》-时甲子昧爽。 、 《楚辞·九章·怀沙》-日昧昧其将暮。 、 《荀子·哀公》。注:“昧,闇;爽,明也。谓初晓尚暗之时。”-君昧爽而栉冠。 、 《淮南子·原道》-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 、 《后汉书·苏竟传》-虽昧必亮。 、 《战国策·赵策》-愚者昧于成事。 、 《楚辞·离骚》-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轻身而昧大义。
【组词】
昧旦、 昧然、 昧昧、 昧色、 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