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01:44: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1:44:08
“同文共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使用相同的文字,遵循相同的车轨”。这个成语比喻国家或地区在文化、制度、法律等方面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它强调的是一种高度的统一和协调,通常用于描述政治、文化或法律上的统一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同文共轨”可能用来描述一个理想化的国家或社会,其中文化和法律高度统一,人民和谐共处。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提到国家统一或文化融合的话题时,可能会被引用。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或法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分析和讨论统一政策或法律体系的影响。
“同文共轨”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特别是在秦朝时期,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一系列的统一措施,包括统一文字和度量衡。这个成语因此被用来描述这种高度的统一状态。
在文化中,“同文共轨”常常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人民对于国家统一和文化传承的重视。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也体现了对于法律和制度统一性的追求。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正面的,它让我联想到秩序、和谐和稳定。在表达中,它可以帮助我传达对于统一和协调的向往。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讨论国家政策时使用过“同文共轨”这个成语,特别是在讨论教育政策和法律统一性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同文共轨的天地间,心与心相连,梦与梦相拥。”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幅画面,展示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和谐共处,共同遵循同样的法律和规则。听觉上,我可以想象一首歌曲,旋律和谐,歌词传达统一和团结的信息。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成语或概念可能包括“统一法律”或“文化融合”,但“同文共轨”这个特定的表达方式是**特有的。
“同文共轨”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的历史和文化,也体现了对于统一和协调的普遍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传达对于秩序和和谐的向往。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1. 【同】 ——见“胡同”hútòng。
2.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3.
【共】
(会意。从廿。本义:同)。
共享,共用或共有。
【引证】
《说文》-共,同也。 、 《书·盘庚》-惟喜康共。 、 《礼记·内则》。注:“犹皆也。”-共帅时。 、 《庄子·庚桑楚》。崔注:“壹也。”-共其德也。 、 《列子·说符》。注:“同也。”-臣有所与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仁义者,与天下共其所有而同其利者也。 、 《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组词】
共名、 共少、 共主、 共害
4.
【轨】
(形声。从车,九声。本义:轨距,车两轮间的距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轨,车辙也。 、 《考工记·匠人》。注:“轨,谓辙广。”-经涂九轨。 、 《战国策·齐策》。注:“车两轮间为轨。”按,谓两轮间相距之迹为轨也。-车不得方轨。 、 《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组词】
轨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