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0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00:37
佃农:指在封建社会中,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他们向地主缴纳一定比例的农产品作为地租,而自己则保留剩余部分以维持生计。
“佃农”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佃”字原指耕作,后来引申为租种他人土地的意思。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佃农逐渐成为一种特定的社会阶层。
在**封建社会中,佃农是社会底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生活状况直接反映了封建土地制度的残酷性和不平等性。佃农的存在也促进了社会矛盾的积累,为后来的社会变革提供了土壤。
佃农一词往往让人联想到艰辛、勤劳和无奈。他们的生活状态常常激发人们对社会不公和阶级压迫的反思。
在历史学*中,我了解到佃农的生活状况,这让我对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现代社会的平等和自由。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佃农”:
晨曦微露,佃农的锄头敲响了土地的沉睡,
汗水滴落,滋养着这片古老而又贫瘠的田野。
佃农的形象往往与广阔的田野、辛勤的劳作和简朴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佃农在田间劳作的油画;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清晨田野上鸟鸣和锄头敲击土地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如欧洲的封建社会,也有类似佃农的角色,如农奴或佃户。这些词汇虽然在具体细节上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农民与土地关系的共性。
通过对“佃农”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和农民的生活状态。这一词汇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也激发了我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历史和社会的复杂性。
1.
【佃】
(形声。从人,田声。本义:耕作)。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信南山》-畇畇原隰,曾孙田之。 、 《汉书·韩安国传》-即上言方佃作诗。
【组词】
佃作、 佃具、 佃器
2.
【农】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古代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小篆认为从晨,囟(xìn)声。从“晨”,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本义:耕,耕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耕必作于晨,故从晨。-农,耕也。 、 《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农。 、 《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也。 、 晁错《论贵粟疏》-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 汉·贾谊《论积贮疏》-殴民而归之农。
【组词】
农家子、 农舆、 农战、 农月
努力,勉力。 同: 努
【引证】
《左传·襄公十三年》-小人农力以事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