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5:33
复课:字面意思是指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在停课后重新开始上课。基本含义是指教育活动的中断后再次恢复。
复课一词由“复”和“课”组成。“复”有恢复、再次的意思,“课”指课程或上课。这个词在中文里相对现代,主要在20世纪后随着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公共卫生的发展而频繁使用。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复课可能与重大的社会**相关,如疫情、自然灾害后的恢复等。它不仅是教育活动的恢复,也象征着社会秩序和日常生活的回归。
复课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因为它意味着问题的解决和生活的正常化。联想可能包括学生对新学期的期待,家长对孩子安全上学的放心,以及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活动恢复的喜悦。
在个人经历中,复课可能与特定的记忆相关,如第一次复课时的紧张与兴奋,或是与朋友重聚的快乐。
在诗歌中,可以将复课比喻为冬日后的春暖花开:
寒冬过后,春风拂面, 校园里,书声再起。 复课日,希望的种子, 在知识的田野上,悄然发芽。
视觉联想:想象学校门口孩子们欢笑的场景,教室里书本翻动的画面。 听觉联想:听到校园里铃声响起,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resume classes”或“restart school”,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指教育活动的恢复。
复课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教育活动的恢复,也象征着社会秩序和日常生活的回归。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沟通的准确性和深度。
1.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復,往来也。 、 《易·复》-反复其道。 、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 、 《仪礼·大射仪》-扬触捆復。 、 《易·泰》-无往不復。 、 《书·舜典》-卒乃復。 、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復生。 、 《书·大传》-旦復旦兮。 、 《论语》-言不可復也。
【组词】
复还
2.
【课】
(形声。从言,果声。本义:考核)。
同本义(根据一定的标准验核)。
【引证】
《说文》-课,试也。 、 《韩非子·定法》-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 、 《管子·七发》-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 、 苏洵《上皇帝书》-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
【组词】
课其事业;课试、 课绩